• 我的成长课

    走过,感受过。也许我的故事很普通,但它是真实的。我愿意把这些经历分享出来, 希望你在路过这里时,能从我的故事中获得一点共鸣。

    2025年8月13日
    课间游戏里的第一个领悟 其实从小时候和同学课间玩的时候,我就意识到了“坚持”这个概念。小学课间的时候我们经常喜欢玩“抓人”游戏,一个人负责追,另外的人负责逃。我如果一开始疯狂往前跑,过了一会就没劲了,很快就会被追上的人拍到。但我发现,如果我一开始并不全速,而是以中速一直跑,保持一个匀速的节奏,对方往往会先累下来。这时,我再突然加速冲刺一段距离,就能轻松把追我的人甩开。好像那时是我对坚持的重要性有了一个模糊的理解,我到现在还记着那个时刻。父母反而从来没跟我唠叨过“坚持”这个道理,但我在这种小小的生活经历里就已经感受到了它的意义。 坚持的过程要自我调节 一次的坚持,可...
    2025年8月7日
    什么样的人际交往是一种好的人际交往?这个问题对我来说至今仍是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每个人的性格、行为方式、成长背景都不相同。我曾给“好的人”或者“好的人际关系”下定义,但总觉得不够准确。后来我觉得说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没有办法用好坏这种绝对的词语去评价。每个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所以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认识和理解每一个不同的人。 同层交往 “同层交往”是我目前最舒服、最自然的一种交往方式。我指的“同层”,是指那些在价值观、学习状态、生活方式和性格上都与我比较接近的人。这样的交往并不意味着我和他在各方面都一模一样,但在...
    2025年7月23日
    在我现在的导师眼中,我是她见过的“心态最好的小孩”之一。其实,我自己也不太清楚具体我是怎么养成这样平稳又积极的心态的,但我想,这或许和我从小所成长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为了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让我妈妈写了一篇文章,回忆她是如何陪伴我成长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她的视角,看看我是怎样被养大的。 “我”是妈妈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必要因素,做为妈妈,我找到自身有后现代心理学叙事疗法、焦点解决、家庭系统治疗的功底优势,成功与孩子的其他养育人共同合作,厘清边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成长氛围。成功经验中最重要的是在与孩子同在的时刻知道“此时此刻我是谁”——明确自己的角色。做...
    2025年7月20日
    课堂的热情到沉默 同为走过小学、中学到高中的一员,我渐渐意识到,人的热情似乎在不知不觉中被慢慢消磨。 还记得小学时,课堂上总是热闹非凡,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生怕错过表达自己的机会。初中伊始,大家也都踊跃上台做自我介绍,积极参与各类活动,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可到了初二、初三,情况却悄然发生了变化。课堂上,老师提问时,回应寥寥,要么是一片沉默,要么只是熟面孔在坚持互动。曾经的那份活力与主动,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压了下去。 前段时间,我组织了一个面向小学生的心理项目,走进小学与二年级的孩子们交流。他们围在我身边,争着回答问题,满脸期待地想与我对话,那份纯粹的热...
    2025年7月19日
    我的兴趣发展史 很多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兴趣,我也不例外。早在我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她每天就会给我听协奏曲。等我两岁时,竟然能安安静静地欣赏完整场音乐会,这让父母惊讶不已,也由此认为我与音乐有着天然的缘分,于是开始着重培养我的音乐细胞。爸爸妈妈似乎早早就为我规划好了一条音乐之路。他们认为学钢琴的孩子太多,竞争过于激烈,于是选择让我主攻小提琴。为了打下基础,我从3岁开始学习钢琴,5岁正式开始学小提琴,中间还学习了一段时间的乐理。 尽管我在不同的地方生活过,小提琴学习却从未中断。为了得到更好的指导,我甚至换了三位老师。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每个周五我都坐火车到北京学...
  • 留言板

    如果你看完有什么想法、共鸣,或完全不同的观点,欢迎在这里留言。我会认真看每一条消息,也期待你的声音~